首页» 学院新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2-09-14 作者: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9月5日-9月11日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为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冶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的重要指示。


对于网络安全,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国家也同步实施了各种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管理。

1.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2019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3.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4.2021年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5.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及防范措施:

1.情感投资类诈骗:指打着交友名义,通过培养感情获取信任,再诱惑被诈骗人进行资助、投资等活动,从而实施敛财的骗术,俗称“杀猪盘”。

防范措施: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谨慎交友,网络交友时要留心,不随便轻信陌生人。

2.刷单、兼职类诈骗:指骗子利用高薪兼职的信息吸引被诈骗者参与,再通过套路不断鼓动被诈骗者投钱代刷,最终骗取所有投资财产的骗术,俗称“杀鸟盘”。

防范措施:明辨是非,通过正规渠道找工作;不透露密码,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或其它形式动态密码;通过官方渠道办业务,办理提额等业务需通过银行的官方微信或者官方网站等可靠渠道进行申请,不要轻信陌生号码的短信。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及防护措施:

1.木马:以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是远程控制用户计算机为主要目的,如盗号木马、网银木马等。

2.蠕虫:能自我复制和广泛传播,以占用系统和网络资源为主要目的。

3.逻辑炸弹:当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恰好某个条件得到满足,就触发执行并产生异常甚至灾难性后果。

4.后门: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

5.勒索软件:以锁屏、加密用户文件为条件向用户勒索钱财。用户数据资产包括文档、邮件、数据库、源代码、图片、压缩文件等。

防护措施:电子设备中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从官方市场下载正版软件;为计算机系统账号设置密码,及时删除或禁用过期账号;打开任何移动存储器前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要定期备份电脑、手机的系统和数据,留意异常告警,及时修复恢复;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网页、邮箱链接或短信中的短链接以及收到的不明文件;不要轻信网页弹窗信息。


防治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的4种常见形式

一、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即通过网络与现实中的人结合,集成出关于某个人或事件的准确信息,通过曝光他人隐私,引发群体道德审判,给被曝光者带来巨大压力,形同“暴力”。

二、侮辱诽谤

侮辱是指用暴力的方式羞辱他人,而诽谤则指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在网络上公开侮辱诽谤他人,引发众多不明真相的网民恶意评论,引发网络暴力,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网络暴力形式,特别是在微博、知乎、贴吧等社交平台上。

三、损害商誉

一些商家为了打击竞争对手,采取不正当手段,聘请“黑公关”,雇佣“网络水军”大规模贬损、诋毁竞争对手,严重降低竞争对手的社会评价。近年来,“网络水军”成为一个巨大的黑色产业链,除了充当“网络打手”外,还涉及恶意删帖、操纵舆论、打压正常网络投诉等,构成新的网络暴力。

四、歧视

通过制造地域歧视、性别冲突,甚至发表仇恨性言论引发骂战,网络暴力从对个人的侮辱谩骂与精神伤害,扩大为挑动群体冲突、族群矛盾。

产生网络暴力的原因

施暴者:往往打着“道德正义”的名号,通过标签化、情绪化宣泄不断引发关注

造谣者:利用网民好奇心,制造“轰动效应”,吸引眼球、博得流量,获得经济利益

传播者:人云亦云,对煽动性文字缺乏自主判断能力,不能预见传谣行为带来的恶劣后果

受害者:取证难,维权难,因为很难自证清白而不得不选择隐忍和沉默

防治网络暴力相关法律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对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网络违法行为,由《刑法》中第二百九十三条的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防治网络暴力从我做起

一、规范个人行为

保护个人隐私

保持冷静克制

不回应挑战

通知网站运营单位或举报施暴者

向警方等寻求帮助

截屏或存储证据,追究责任

进行心理咨询,做好个人心理疏导

二、不做施暴者

坚持互相尊重

提升网络法治素养

不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他人

三、拒绝围观

网络暴力行为

理智不推波助澜

不清楚的不评论、不转发

举报上网,做中国好网民


防范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的、未经特定环境下权威主体证实的信息,本质上是谣言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一些来自境外媒体、不法商家和营销账号的谣言借助网络平台,扰乱思想,误导舆论,影响稳定,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声誉。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谣言必须被严打,一旦触碰法律的红线,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

谣言,从哪里来?

一是源自于境外媒体或者是境外的一些社交平台,这类信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源自一些不法商家,他们通过污名化竞争对手来谋利;

三是源自一些营销号,他们为了蹭流量,利用猎奇心态,通过虚假信息的方式去获取不正当的流量。

旧谣言,为什么总是被翻炒?

一是存量谣言仍能满足大家的猎奇心态,继续获取流量;

二是一些谣言平台没有及时处理,同时有一些权威信息源没有及时跟进;

三是一些旧谣言的受众,没有通过算法推荐的方式获取相应的辟谣信息。

造谣、传谣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是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是行政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是刑事责任,你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则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在网上随意侮辱他人,或者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侮辱罪、**,情节严重的,就有可能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是剥夺政治权利。

如何规避网络谣言

1.要辨识信息,不权威不轻信: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没有经过认证的消息要警惕。

2.要交叉求证,相互矛盾不攻自破:对说法不统一的观点,要进行求证,不能轻信。

3.要警惕夹带私货,别有用心:发现图文无关、语法不通、逻辑混乱,还在行文中带货,推销、穿插广告的信息,不能轻信。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进校园

网络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和阅历还不足以防范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22年9月10日组织了一次网络安全知识学习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同学们未能及时返校,在学院领导的组织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体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学,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对于网络安全中的盲区,教师及时的为同学们做出解答,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学习活动


师生同上一堂网络安全教育课


网络安全知识答题活动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网络公共秩序,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为构建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力量!


相关附件